中新網甘肅敦煌8月25日電 (馮志軍 李亞龍)“敦煌石窟是全人類文明的結晶,我們不能關起門來搞學術,國際接軌很重要”,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2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“人類的敦煌”僅靠一家單位是永遠研究不完的,必須通過現代數字化手段與全球共享,才能有更深入全面地保護研究。
24日至26日,“2015敦煌論壇:大數據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和世界文化遺產保存與使用”國際學術會議在敦煌莫高窟舉行?!啊當底侄鼗汀膰H合作問題”成為中國、美國、英國、德國、日本、希臘等國家和地區200余位參會專家、學者熱議的焦點問題。
“數字敦煌”的構想自上世紀80年代被提出,旨在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。王旭東介紹,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,加之與國內外相關大學和機構的全方位合作,逐步建立起全面綜合的敦煌石窟數字化工作體系?,F在它不僅“青春永駐”,并獲得新的生命。
尤其近年來,“數字敦煌”項目加速推進。利用高科技手段“走出敦煌”的一批敦煌藝術精品通過“數字展”、“網絡體驗”、“手機APP”等途徑加速“動起來”。伴隨此的國際交流亦日益頻繁,除栩栩如生的“數字敦煌”產品亮相香港等海外城市外,流失海外的一些敦煌文獻還以數字化形式回歸。
“現在是數字化、全球化的時代,和王道士所處那個年代已完全不同,只有加強數字化的國際合作才能彰顯其活力?!蓖跣駯|在回應“‘數字敦煌’產品共享后可能被‘盜走’”的部分“糾結”時指出,古時“人心相通”鑄就了“人類的敦煌”,現代人在保護好知識產權的基礎上,需通過國際合作弘揚它。
王旭東表示,未來將繼續與國內外相關大學和機構合作,共同推進敦煌石窟數字化工作,加快數字敦煌的數字資產管理系統、資源庫運營和數據永久保障體系的建設,為遺產保護、學術研究、教育推廣、藝術弘揚等做出應有貢獻,這也是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國際化的標志性項目之一。
“流散海外的敦煌文物會通過數字化的方式陸續‘回歸’的,我想會有這么一天?!倍鼗脱芯吭何奈飻底只芯克L吳健向中新網記者透露,目前敦煌研究院正在分別與大英圖書館、法國吉美博物館進行“數字敦煌”的國際合作項目,一些敦煌藏經洞被盜走文物也在醞釀通過數字化方式實現“共享”。
“敦煌莫高窟: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”展覽將于明年5月在美國舉辦,這是敦煌研究院和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歷時4年國際合作的新突破。而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圖書館館長周欣平看來“尚不過癮”,“如果‘數字敦煌’產品不能在互聯網上展現的話,它是沒有生命力的”。
互不相聯的數據源、尚未確定的統一標準、存儲不同地區、無法兼容和統一檢索……周欣平認為,這是“數字敦煌”國際合作路上面臨的挑戰。他表示,未來將是大數據引領科技發展的時代,其技術將會在文化遺產保存與利用領域顯示出廣泛的應用性,它必須吸納全球資源共同參與。
“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不僅要做好保護傳承,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傳播出去,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它使用它?!蓖街W(成都)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宏偉向記者表示,以前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主要是基于保護目的出發,現在隨著民眾對精品文化的需求在網絡上日益強烈,未來它的互聯網趨勢會越來越快。(完)
本文網址:http://www.nileschristianassembly.com/info/190619214635135886